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藏汉双语学院简介

藏汉双语学院发轫于1991年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创办的藏文数理系,经历了双语教育系的发展时期,于2017年4月随我校专科升格本科时撤系建院成立的。学院是只招生一类模式考生的教学单位,是高职称高学历藏族老师最集中的学院。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根植两州、师范为本、双语立基”的办学定位;秉承“立德树人铸灵魂,对照标准强专业,双语并重突特色,内外兼修重应用”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实现“德厚、学博、体健;感恩祖国、情系家乡、植根故土、学以致用;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提得起的藏汉双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树立“聚焦师范专业,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的立院之本思想,以教师教育为主线,形成了“民族+师范+文化”的办学特色。

藏汉双语学院是培养藏汉双语人才的摇篮,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地。学院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是阿坝州“双语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康巴卫视的“快乐汉藏语”活动基地、迪萨文化传承基地、杨红樱奖学金奖学点,藏汉双语学院团支部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中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活力团支部,2017年央视《传承的力量》栏目予以专题报道,也是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历史沿革

1991年,学校根据涉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建了藏文数理系,设有藏数学和藏物理两个专业,两个专业轮流招生;1999年停止招生;2009年恢复招生,招收初等教育(藏汉双语)专业,双语教育系与少数民族预科部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2011年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双语教育系成为独立教学单位,设初等教育(藏数学方向、藏语言文学方向、藏汉双语方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生,2013年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201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7年更名为藏汉双语学院。

专业概况

藏汉双语学院专业设置紧扣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品种多,批量少”的特点,依据涉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的实际而设置。现开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5个本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入选了省卓越教师培养培养计划,学前教育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34名教师(30名专职教师,4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其中正高1人,副高7人,博士12人,在职读博4人,硕士22人。

学生规模

在校学生710人。

资源与平台

藏汉双语学院有自建的专业图书阅览室,主要收藏藏文文献和中小学全科教材。图书资料室共藏书4995册,总价值797838.38元。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有效补充,图书资料室向全校师生开放。

学院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规模,现建有14个藏汉双语校外实习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院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

人才培养

根据涉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院致力于培养“德厚、学博、体健;感恩祖国、情系家乡、根植故土、学以致用;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提得起”的藏汉双语人才为目标,培养品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能娴熟的可从事涉藏地区小学教育的应用型专业教师人才;为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养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熟悉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志愿扎根涉藏地区、致力于发展涉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创办至今,累计培养了4000余名藏族学生,80%的毕业生选择回到涉藏地区工作,他们工作地点平均海拔超过3300米。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大学教授,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走上了创业之路,更多的学生扎根在边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他们都成长为了推动涉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条战线的骨干。

科学研究

全院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厅州级项目22项,校级教改项目28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91项,发表学术论文102篇,出版专著4本,学院在嘉绒语、格萨尔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享有盛誉。

服务地方

学院积极发挥服务地方职能,以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为平台,充分发挥师生精通藏汉双语的优势,在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党的理论宣讲、推普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学院“格桑梅朵•樱”才志愿服务团队”多次入选中央文明办三局、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校级优秀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等称号,在区域内形成较大影响力。

目标规划

“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夯实“师范为本、双语立基”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做优“民族+师范+文化”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做强“双语+N”多学科专业群,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适度开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建成名副其实的四川省藏汉双语人才培养的摇篮、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地。


2025年9月2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