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暑期三下乡 >> 正文

【七彩假期】格桑梅朵“樱·才”志愿服务系列报道(八)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7-09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7月9日,支教团成员在指导老师多吉党增的带领下接受当地红色文化的教育熏陶,追寻红色足迹,壤塘县作为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驻扎地点,也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奋斗和坚定信念。红二、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三过壤塘。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时的照片

清晨,志愿者们整装待发,沿着山间小道踏上了第一站——尕卡岭,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壤塘县深入挖掘红军长征三过壤塘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分别在壤塘县城、宗科乡石波寨新建红色文化纪念墙,在九道拐尕卡岭、宗科乡石波寨、尚蓝天路新建三座红色文化雕塑。这些教育基地和微景观的建设不仅在壤塘厚植了红色精神,还为党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推动党史学习氛围从“推着学”快速转变为“争着学”,让一场场党史学习教育在壤塘大地开花结果。12名支教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回顾了红军三进壤塘的艰苦历程和军民连心的事迹,感受红色经典,领悟革命传统,让团队成员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

指导老师多吉党增表示大家要用心领悟,做到学用结合,真正将学习所思所得转化为精神的源泉、奋进的动力、创业的智慧,推动伟大长征精神在壤巴拉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为团队成员在尕卡岭红色文化雕塑前的合影

壤塘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缩影,但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凸显了红军英勇奋斗、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红色精神和长征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团队成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二站为壤巴拉非遗展览馆,团队成员充满好奇地走进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唐卡画。这些绚丽多彩的唐卡艺术品让团队成员不禁驻足观赏。在导游的解说下,他们了解到唐卡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融合了绘画、雕刻、刺绣等多种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他们被这些绘画所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浓厚文化氛围所深深吸引。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传统藏纸的应用与独特之处的画面

展览馆中摆放着许多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唐卡、藏陶、藏香、藏纸、藏茶、堆绣、缂丝等10余种3000余件壤塘县非遗作品等,每一个作品都让团队成员大受震撼与感动。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时的画面

参观完展览馆后,团队成员表示:“心里充满了对非遗文化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不仅代表着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当地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通过与导游的交流和亲身参与展示活动,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图为认真学习的团队成员画面

指导老师多吉党增表示,在支教期间,团队成员不仅仅是教育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见证者。通过此次活动深入体验当地非遗文化,团队成员不仅要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也要将这份热爱和激情传递给更多的人。此次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团队成员进一步传承和学习红色精神,在支教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不忘历史、传承精神,激励他们自强不息、不断向上,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争先。同时加强了团队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以及保护意识。

图为团队成员在壤巴拉非遗展览前的合影



图:格桑梅朵“樱·才”志愿服务团

文:泥兴措、贡尕措

编辑:多吉党增

编审:霍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