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朴静谧的小村里,伴随着布谷鸟悦耳的声音,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抬眼望去,一幕幕身影在狭窄的院子里忙忙碌碌……

为充分了解学生家里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7月3日午时,带队老师多吉党增召集团队成员商量讨论,决定走“进”学生,团队成员兵分四路,来到学生家里,在家访过程中进行了拍照、设想、填写访谈记录。团队成员秉持着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修养的原则,为学生及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留守儿童扎西(化名)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历经30分钟来到扎西的家。走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扎西的父母亲常年在外工作,他与外公生活在一起。虽然扎西生长的环境非常艰辛,但扎西却十分乐观、好学。扎西的外公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他们十分重视扎西的学习。老人也非常支持并感谢大学生走进乡村、进行支教活动,老人认为大学生眼界较为开阔,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思想和观念,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能产生积极影响。



走访过后,带队老师多吉党增带领队长与伊里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队伍规划的讨论与思想交流,伊里中小学校长表示非常欢迎大学生走进伊里村,并及时为团队成员提供教室、教具等。支教团的成员初次踏入伊里中小学,便和学生打成了一片,课间的操场上充斥着学生与团队成员的欢声笑语, 而后由校长的统一指挥下,每位团队成员都进入了指定教室,为学生讲解两节自习课的思想教育,在这期间团队成员各显神通,绘声绘色.同时团队成员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补课活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开阔自己的眼界,正如壤塘县伊里乡李书记所说:“增强学生走出去的信心,无条件支持鼓励学生走出去,而后真诚的欢迎回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所要坚持的初心。



叮叮叮……,钟声敲响,相遇总是格外害怕分别,学生们紧紧握住团队成员的手问:“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结束一天的工作,指导教师多吉党增就连忙进行了今日复盘与明天工作规划,以确保支教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会议结束之后,老师问成员们今天感受如何?“小孩子是最可爱的精灵,是最美丽的天使,那如花蕾初绽的笑脸,我们永远都会记得……”

图:泥兴措、贡尕措
文:泥兴措、贡尕措、西然旺毛
编辑:多吉党增
编审:霍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