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实践 >> 正文

藏汉双语学院组织2021级本科生赴理县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1-22 [来源]: [浏览次数]:

双语讯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打造新时代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建设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美育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文化主体和文化创新意识,培育艺术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新时代的美好心灵。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阿坝师范学院藏汉语学院组织2021级本科生赴理县薛城古镇、桃坪羌寨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查旺斯基、院长严木初、副院长桑吉才旦、文科教研室主任文强、辅导员刘静带队前往。

11月20日下午,师生到达理县薛城古镇,全体学生在羌绣文化博物馆聆听了由羌族剪纸的传承人、甘堡乡小学的美术韩龙康老师作的关于羌族剪纸手艺、羌族文化历史专题讲座。韩龙康老师讲到羌族剪纸内容大多来自于大自然,有花朵鸟兽,家畜神怪,其中又以花朵和云样居多。羌族人的生存环境恶劣,在险峻荒凉的土地上,花朵更能表达他们对美好祥和生活的期望,而云样则可认为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羌族传统剪纸多不画稿,而以剪刀代替画笔,质朴简练,这便需要有精湛的刀工;羌族剪纸与刺绣比较,实用功能性要间接得多,因此在艺术手法上也比刺绣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剪纸的整体感强,图案虚实对比强烈,单纯大方,明快醒目,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质朴而又生动地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他讲到,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传承,对具备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如羌族刺绣等进行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收到了明显成效。对于尚不具备生产性保护的项目也通过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既增加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也使包括剪纸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民间的重视,增加了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增厚了其在民间自然传承的土壤。通过学习,同学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下午,同学们来到千年古镇薛城镇。来自薛城镇的76岁讲解员寇爷爷为同学们介绍了薛城镇作为曾经边关戍守的重镇承载的历史典故、唐朝宰相李德裕在薛城安抚少数民族等经典历史事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进入古镇之中,寇爷爷为同学们介绍了1935年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薛城的红色记忆,当年红军战士与羌族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人民政府全力建设新时代薛城的生动画面再现。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革命教育,纷纷表示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图文:文强

编辑:舒治军

编审:查旺斯基